“上海制造”联手高科技企业,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港机装备

首台自主驾驶无人跨运车问世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俞陶然 日期:2018-01-15
  本报讯(记者 俞陶然)记者昨天获悉,上海振华重工与西井科技联合研制出了全球首台自主驾驶无人集装箱跨运车,在码头实测阶段,作业准确率几乎达到100%。一家国际航运大企业正与振华重工洽谈合作,计划将这种人工智能港口装备推向欧洲市场。我国一些集装箱码头也有望使用“上海智造”无人跨运车。

  现有跨运车成本高效率低

  跨运车是一种在码头前沿和堆场之间搬运、堆码集装箱的装卸机械,高10余米。司机驾驶跨运车到达集装箱上方,放下吊具抓箱,随后驶往堆场放箱。据振华重工总裁黄庆丰介绍,全球现有500多座码头使用跨运车,自动化跨运车占比低于5%,因为目前自动化跨运车采用的技术是磁钉导引或基站导引,外设装置的成本很高,而作业效率比较低。
  去年,这家港机龙头企业认识了上海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西井科技。2015年创立以来,西井科技的研发团队已有近50人,约80%是海归硕士或博士。他们将自主研发的芯片、算法应用于港口行业,实现了智能理货,让一些码头的理货员告别风吹日晒的环境,进入办公室成为了白领。
  人工智能还能用于港口行业的哪些环节?西井科技分析用户需求后,决定研发港区内集装箱卡车的无人驾驶技术。振华重工管理层得知这一动向后,认为这是自动化跨运车的有效技术方案。“港口行业比较封闭,但我们一定要有开放的心态,与高科技企业积极合作。”

  可实现厘米级精度抓箱

  去年8月,两家上海企业正式合作。振华重工负责单车硬件设计、多设备控制系统开发; 西井科技提供单车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多车调度系统。后者研发了一套机器学习算法,并将其与芯片等硬件结合,构成无人跨运车的“大脑”。“眼睛”则是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拥有“大脑”和“眼睛”后,无人跨运车能模拟人的操作行为,在港区内自主行驶、避障,还能自主探测集装箱,并完成厘米级精度的抓箱、跨箱和放箱。
  自主驾驶无人跨运车问世后,在一座码头进行了实测。结果显示:它具备各种自主作业能力,而且标准化程度比人工操作高得多,速度也更快。
  无人跨运车投入运营后会带来什么利好?西井科技首席执行官谭黎敏分析:一是节省成本。国内一座中型码头的跨运车或集卡司机用工成本,每年5000万元以上,欧美国家的用工成本更高。二是提高效率。无人跨运车能24小时作业,有望使码头的水平运输效率提高50%以上。三是更加安全。不会发生导致司机伤亡的事故。
  黄庆丰预测,不久的将来,全球跨运车的自动化率将至少达到20%。因此,全球跨运车主要生产厂商都在研发自动化装备,而振华重工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已在这场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